休斯敦杰出侨领、教育家季家凰博士追思会文字汇集

houston 发表于 2022/09/24 11:19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论坛 : 休斯顿 (www.hust.org)

加跟贴 发新贴

目录

华中科技大学大休斯敦校友会 陈勇军

中国旅美专家协会(休斯敦) 孙远慧

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 周冰

知青联谊会 周方方

美南江苏总会 徐建勋

华夏学人协会 顾华

中国人活动中心 陈珂

全美华人协会休斯敦分会 乔凤祥

学生、朋友 张毅明

好友和同事 梁敢

挚友 彭静

江苏老乡 张邗

华夏时报 于建一

季家凰教授的儿子 杨俊

中国驻休斯敦前总领事 李强民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会 张毅

中国旅美专家协会 李民

知青联谊会 何凡

宝应老乡 胡寿祥

休大挚友 刘轶伟

教会姊妹 徐姊妹

华中科技大学大休斯敦校友会 陈勇军

8月12日上午,在微信群里看到季老师不幸去世的消息,我们都感到非常震惊,无法接受这一痛心的事实。今年4月在杨家骅老师追思会上与季老师的见面,竟然是与她的永别。我们难以置信,痛苦万分。

季老师和杨老师是慈祥的家长,知心的长辈,正因为有了他们校友会才有了凝聚力,让远在异国他乡奋斗的校友们有了家的温暖和依靠。今年5月份聚会时,季老师虽远在亚特兰大,还特地交代她的“麻辣小龙虾”的做法,怕校友们吃得不好。

2003年4月在校友会第一次筹备会议上我见到了季老师。在此之前,我跟她通电话讨论成立校友会事宜。校友会成立后季老师是创会长,我是她的执行副会长。当时我刚来美国不久,社会经验不足,季老师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

2004年9月季老师推荐我加入专协,认识了老袁、自洪、李民等很多好朋友。她虽然是卸任的老会长,但每次活动季老师和杨老师都把家里的锅碗瓢盆、煤气灶炉等装满车子运到现场。大家在谈笑风生时他们在默默地忙着,大家酒饱饭足离开后他们在收拾东西,装车回家。

2005年Katrina飓风时季老师接纳了10多位从休斯敦和糖城等地的朋友。飓风过后季老师又组织朱佩珩、石晓梅、张毅等校友去Astrodome为飓风的受害者提供帮助;组织校友彭静、郭艳等为灾民募捐。今年,季老师还捐赠了2000美元给一位50年前的中学同学。

2006年季老师邀请我们全家和现场很多人参加了儿子杨俊在珍宝海鲜楼举办的婚宴。2008年季老师和杨老师到我家看望我的新生儿和与季老师同龄的我的母亲。

季老师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我们将以她低调为人,严谨做事的精神传递下去!

中国旅美专家协会(休斯敦) 孙远慧

我们怀着沉痛和敬仰的心情,追思我们休斯顿侨学界的两位杰出领袖和挚友季家凰,杨家骅夫妇。

四个月前家骅离世的现实,我们都还尚未接受,家凰又离我们远去。我书写的悼念家骅的墨迹还在桌上,又为家凰的离世而书。令人难以置信,难以接受。 这里我们休斯顿中国旅美专家协会和现在各地的朋友们,来回忆和他们在一起的往事,以寄托我们的思念。

家凰、家骅是休斯敦侨学界的传奇,是难以复制的个人和一对夫妇。几十年如一日,无我奉献、做人、做事至诚至精,是我们尊敬的良师益友和兄姐。是社区公益活动的主心骨。家凰爽朗的笑声,家骅谦和的笑容仿佛就在眼前,令人难以忘怀。人生无常,阴阳两隔,岂是哀思能抵!

家凰说:“我的先生和我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多年。孩子九岁时来美国……我们所经历过的许多事恰好也是中国人所关心的话题……所以,我将发生的故事写了出来。我以《你好,休斯顿》为名,是因为许多故事是在这里发生,我对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一个中国家庭在美国》是书的副标题”。这本在2009年出版的家凰的自传书即是他们人生的缩影。她笔下所描述的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场景,令人回想起那时他们夫妇忙碌的身影;和有时活动结束后家凰疲惫的倦容。她记录了这一代有理想,有抱负的美国新移民的拼搏和人生感悟,他们把全部的才华奉献给了他们热爱的和我们一起居住的休斯敦。

我和家凰的结识是在九十年代休斯敦的专协。我做会长时,家凰做秘书长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彼此相似的人生经历与默契;她的灵性,正直,宽厚心地下的凝聚力,使得大家都心情愉悦地做事情。这前后,休斯敦的几个主要社团发起和参与了“美南华人专协联合会”的筹备和活动,大家往返于不同的城市,她在其中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后来我们结识了家骅,家锦和杨俊。九九年家凰任会长,专协联合其它社团特别是和知青联谊会一起,筹办了千禧年的大联欢;这个至今从规模和层次上在休斯敦华人社区仍属空前的活动。看到的是她的卓越的组织能力。家凰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庆典,协会的科技交流活动中也是如此。有目共睹的是,在公益活动中,有他们整个家庭的积极参与;令人肃然起敬。

家凰博士是优秀的教育家,家骅是难得的社会活动家;他们夫妇也是成功的培育后代的典范。通过讲座和与家长及孩子们的直接对话,以在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儿子杨俊在美国名校读书和成长的经历,他们把育人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华人社区。 她也是“专协华人子女高中优秀毕业生奖学金”的积极领导者。家凰常说:“如果说我们尚有遗憾,那就是我们这批人还没有闯入美国高层政府部门承担更重要的义务和责任,真正成为这个第二故乡的主人。 这个愿望就留给子孙们来实现吧”。造福于社会,寄希望于子孙后代,是他们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源泉。他们一家对华人社区,对专协的贡献,都将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家骅、家凰先后离世。他们是“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作比翼鸟”的传奇;是志同道合忘我奉献的楷模。

家凰,家骅千古!

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 周冰

我代表计算机系的教职员工以及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全体华人教授来送别我们敬爱的季家凰教授。

季老师1990年获休斯敦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后加入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是建系的元老之一直到2017年退休。她在计算机系工作了27年,多年担任系里的研究生主任,从1个研究生学位发展到3个研究生学位, 从十几个研究生到近百名研究生。季老师负责招生,负责一对一的答疑和辅导,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的各种问题,季老师总是处处为学生着想细心解答,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如今学生们已是各行各业的精英,都记得季老师的帮助让他们受益终生。很多毕业多年的校友在LinkedIn上得知季老师去世的消息,纷纷留言悼念季老师。

我是在2012年加入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的,每次去季老师的办公室她总是在伏案工作,不是在备课,就是在回复学生的邮件。2013年我的先生和孩子从加拿大搬来与我团聚,季老师听说我先生找工作不是很顺利,立刻联系她在休斯敦的朋友帮我们寻找机会。2015年系里的一位老师的孩子诊断出自闭症向季老师求助,季老师很快就给了他一本2014年出版的关于自闭症的一本书,作者是季老师的朋友。2019年老系主任退休,系里有的老师希望我参加竞选,增加少数族裔特别是亚裔老师在大学的参与权。我不想跟其他同事公开竞争,家里有两个小孩需要陪伴。已经退休两年的季老师专门打电话给我讲她工作多年的经历和心得,鼓励我一定要争取这个机会。

8月19日是科学与工程学院秋季返校的第一次会议,院长在全院大会上缅怀了乐观积极、兢兢业业、乐于助人季老师。大家都还记得每次系里聚餐她做的春卷和凉面。老系主任Dr. Peter Cooper与季老师一起工作了20多年,听到季老师去世的消息发来了邮件:

This is so difficult.Jiahuang was the most wonderful professional and person.She was completely committed to the success of the programs,but more importantly,the success of the students.She was a cheerleader for the department,a role model for women in the graduate programs,and by the way,a fantastic cook.

We missed her when she retired.We will miss her more.

季老师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

知青联谊会 周方方

我和家骅家凰相识在三十三年前医学中心附近的一个陈旧的公寓,当时我们都是靠打工和做助教维持生活和学业的大陆留学生。当时国内六四刚过,我们谈论过我们的现状和将来。第一次见家骅,他说:没关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会好起来”成为了我们三十年共同坚持的信念,成了我们三十年来一起努力的目标。

我们一起办中文学校。起名华夏是让孩子留住自己的根。我们为第一天有几十个学生报名而欢欣,一起象孟母三迁一样四处为学校寻找校舍。如今的华夏已经发展成了有几个分校,上千学生,成为美南最大的中文学校系统。

1988年为纪念上山下乡运动三十周年,在家骅的倡议下举行了第一次知青大联欢,随后成立了活跃于社区二十多年的休斯敦知青联谊会。带着土气的"交朋友,找乐子,做好事,写历史"是上山下乡人真心认同的朴实宗旨。

我们一起交朋友,相似的经历,共同的情结凝聚了休斯敦的知青联谊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真诚的友情不知引来多少羡慕。我们一起找乐子:一次次大联欢上富有知青特色的歌午小品,贺词朗诵给大家带来了多少欢乐;大排档,端午中秋,让知青的聚会成了佳肴盛宴的代名词。

我们一起做好事,为长江水灾和汶川地震捐款,为路州来的Katrina飓风难民提供安置,为中国人活动中心买房筹款,为2008年奥运场馆水立方捐款,我们参加爱心组织的义卖活动,为休斯敦贫困学童提供文具。

我们一起写历史,在知青回忆录"三色土"里留下亲身体验的真实历史,编辑出版英文版的知青的故事,让更多美国友人了解这段历史。家凰更是撰写出版了反映留美生活的《你好,休斯敦》一书。

我们和中文学校一起组织参加主流社会传统的感恩节游行,让市中心震响起中国锣鼓,让主流电视台中播出了中国秧歌。我们和来自两岸三地的华人社团共同举办了有上千人参加的千禧庆典,在二十一世纪来临之际,展现了休斯敦华人团结振奋的风貌。我们和华人社区一起,与市政府共同举办了以中国为主题的国际节,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效益最好独占历届国际节的鳌头,提升华人社区影响力。

三十年来,华人社区不断壮大。为此多少人投入了心血,做出了奉献,他们是我们华人社区的脊梁,为休斯敦的华人撑起了一片天。这里就有家骅和家凰的身影。

我常回忆起和家骅家凰相识的情景,那座比邻而居的陈旧公寓,那条漫步交谈的小路⋯⋯,公寓和小路早就没了,上面建起了儿童医院。那条小路的名字是Phoenix(凤凰街)。家骅和家凰就是从那里飞出的凤凰,燃烧了自己给周围带来了光和热。他们将在他们信仰的天国得到永生。

美南江苏总会 徐建勋

季家凰及杨家骅都是江苏老乡,出生宝应,夫妇二人先后突然去世,江苏老乡都感到非常突然、痛心。他们二人长期服务于休斯敦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勤勤恳恳,受到了大家的高度评价。

季老师的不幸去世大家无不感到悲伤,江苏省侨联于8月15日特地发来了唁电,赞扬“她致力于专业侨团组织和建设,为团结休斯敦侨界和侨胞发挥了积极作用”。李强民大使得悉家凰去世于26日发来唁函称季老师“为华人社区的团结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去世是全体华人的巨大损失。”

江苏总会2019年2月在联邦国会议员格林先生见证下给季家凰、杨家骅颁发了“杰出贡献奖”,表彰他们对江苏总会多年来的支持和帮助。每年的小龙虾野餐活动,都能看到他们夫妇忙碌的声影。他们的活动涉及多个社团、多个层面,影响甚大。

我也是早期来休斯敦的,与中国旅美专家协会、中国人活动中心和美南江苏总会都有长期和深刻的渊源。季家凰、杨家骅夫妇与很多社团都有广泛的交集。他们的去世引起的反响是空前的:休斯敦40年来侨界没有像他们这样引起如此大的震撼和反响-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季、杨夫妇在比较普通和平凡的工作中对整个社区和侨界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什么是生命的意义。

他们的好儿子杨俊先生在父母相继离去的悲伤,但看到和听到大家的追思和缅怀,说明你的父母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关爱和尊重。我们和你一样为有这样的朋友,这样的江苏老乡,这样的父母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笑容和身影,他们为侨社无私奉献的精神——那是超脱名利所累的精神、帮助他人不求回报的精神、超脱追逐物质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华夏学人协会 顾华

我是季家凰老师和杨家骅老师的江苏老乡,也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友。华夏学人协会很多活动都得到了她们夫妇的大力支持。两年前疫情肆虐期间,他们参与由华夏学人协会倡导的驰援武汉和休斯敦抗疫活动中,筹款购买防疫物资给防疫第一线的武汉和大休斯敦地区各大医疗机构。

2007年秋天,在Memorial公园我第一次见到了季老师和杨老师伉俪。季老师从肉类的烤制,中饭的摆放和分发,忙的也没有时间说话。热情的校友,美味的食物,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异国找到了自己的家。

季老师不仅在台前做事情,组织准备工作也付出心力。她鼓励每个新的会长把校友会办的更好。有一年我们野炊吃麻辣烫,季老师让我们勇于尝试,她努力把计划从不可能变成现实。她鼓励校友参与活动,每次分配认领任务都是去做很多人不愿意干的工作。每次露营,来时他们带着一车满满当当的锅碗瓢盆,去时又多带了忙碌后的疲惫。他们从不抱怨,只为带给大家更多的欢乐和喜悦。

校友会网页上从2003年到2018年,除了一些隆重的场合之外,她都是衣着朴素,大部分照片上她都忙碌在炉火之间,菜板之前。她用计算机教授的头脑计算着食品准备的用量,用写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著作的双手给校友们准备出可口的佳肴。自己舍不得吃的干扁豆和菜苔满足了校友们对武汉美食的怀念。第一次炸面窝不成型,季老师临时改成了炸油条给饥肠辘辘的校友们应急。然后她把面调理一番,让大家吃上了想念的面窝。她是一个忙碌的母亲,给游子们准备家乡食品,给校友们带来家的温暖。

疫情令校友会三年没有相聚,很多人都期盼着重逢。三月底听到了杨老师的噩耗,失去了那位给大家烧开水准备咖啡,跟我们篝火夜话嘘寒问暖的亦师亦友的前辈。在送别会上我握住季老师的双手请她节哀顺变。很多校友们商量在下次聚会上好好拥抱季老师,请她和我们继续前行。

现在季老师也离我们而去。留给我们失去亲人师长的悲伤和对他们的无尽怀念。一路走好,愿您们在天堂安息,您们的精神我们将永远铭记。

中国人活动中心 陈珂

我1995年来到休斯敦就认识杨家骅季家凰夫妇了。我们来休斯敦参加的教会在59和Belllaire 的交口处,教会的牧师在证道的时候常会提起一个叫杨俊孩子,说他时常参加教会的活动,是非常好的孩子,最主要的是他是休斯敦著名的Bellaire High的第一名。爸爸在隔壁的Sharpstown Mall里做生意,妈妈是大学教授,从牧师那里我认识了杨大哥。

教会在周末把多余的房间租给刚刚成立不久的华夏中文学校。每到周末我都会看到家骅大哥和季教授在中文学校的身影。那时中国人的活动不多,专协组织了第一届休斯敦卡拉OK大赛,在那里我又看到了季教授。家骅大哥和几个前辈创立了中国人活动中心,我后来也加入了中心的工作,从那时起我和家骅大哥成了二十几年的同事。每一次活动不仅能看到杨大哥推桌搬倚的身影,也同时找的到季家凰教授忙前忙后面容。

我从来没听过他们夫妇为自己是否能站在照片的中间,是否能上台讲话和为自己的私利争过什么,总是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一份绵力。 二十几年如一日。他们夫妇的这种品格深深的影响着我,也为今天中国人活动中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冠疫情已经三年了,我也近4年没有见过季教授,杨大哥夫妇。谁知在疫情渐渐好转的今天,我们得到是这样一个天人永隔的消息。我缅怀季教授和杨大哥,可是我还是有极度的不真实感,想着和杨大哥,季教授相处的日子,我唏嘘不已。“此情只待成追忆”季教授、杨大哥走好,你们把荣耀带给了天堂。

全美华人协会休斯敦分会 乔凤祥

我是全美华人协会休斯敦分会的会长,在得克萨斯南方大学任教。八月十二日一大早打开微信,看到了杨公子的信息,家凰教授走了。我告诉太太“季老师也走了”。我太太沉默了一会说,“杨俊没有爸爸妈妈了”。我当时愣了一下,这可能就是一个母亲的思维。

霎时,眼前浮现出二十多年来,与季教授在社区相处的点点滴滴。回忆起每年元旦前夕和春节,一起组织千人球迷观看姚明球赛;每年圣诞期间,组织大休斯敦地区的华人校友和留学生一起联欢;每年的春季,与江苏同乡一道联欢和野餐。我们也会交流一下各自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共同向州的有关教育机构提交感兴趣的科研提案。

季教授是一位优秀的计算机课的教授研究生导师。她曾告诉我,每学期开课前无论是多熟的课,她都要重新备课,重新准备每一个细节。她说计算机的技术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知识点和新的突破。她要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她还多次带领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的学生来参加大休斯敦地区中国联合校友会举办的联欢。这些都展现了她对学生的爱。

季教授也是一位业余作家,她的长篇纪实文学《你好,休斯敦》展示了她的文学才华,也浸满了她对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休斯敦的爱。她长期热心服务于侨居的扬州同乡会和美南江苏总会的乡亲,这是她对家乡故土的爱的延伸。

季教授热心公益。她不仅是勤恳的义工,更是很多大型社区活动的组织者和灵魂人物。有极强的感召力。她对社区的服务,充满了对同胞、对社会以及对人间的大爱。

季教授的一生充满了爱。她把爱给了父母、丈夫、孩子、兄弟姐妹、学生、同乡、同事、同胞。她的爱温暖了亲友大众。虽然她走了,但是她传播的爱却是永恒的!

学生、朋友 张毅明

我是季老师曾经的学生,认识季老师有四十多年了。季老师是我们班的数学辅导老师。她那时二十多岁,瘦瘦的很清秀,梳两条小辫,一笑两个酒窝。很难将眼前这个娇小的女孩和老师联系起来。尤其在七七级,大部分都不是应届生,很多同学看起来比季老师要老成很多。

她跟我们说,樊映川的书(那是当时工科高等数学统一教材)比较简单,完全可以自学。她推荐了复旦的数学分析。当时对这个小老师的能力有些许怀疑,但在辅导课上,季老师以她对数学的理解和对问题的归纳,以及她流利的板书,折服了全班同学。 季老师是我大学期间遇到的最认真的辅导老师。多年后,班里同学对季老师还是印象深刻。

高等数学课程结束后季老师考上了研究生。我们在校园里偶尔能见到。1987年我到了休斯敦碰到了另一个先来的同学。他给了我一张支票,说支票的钱是季老师和另一个同学凑给他开账户的,现在他的钱能维持账户了。季老师说让我拿这个钱去开账户,等我的balance够了再还给他们。我一到美国就得到了季老师的帮助,也认识了老杨。多年来,我们两家互相见证了在美国的奋斗和打拼。

每次有老同学来休斯敦,我都邀请季老师和老杨一起叙叙旧。去年7月4日有个同学从加州过来,那天感觉老杨状态不是很好。但季老师给人感觉精神和气色都不错。季老师和以往一样,带来了她的拿手好菜盐水鸭。那天我们聊得很尽兴。今年十月还有同学要过来,想着要和季老师联系一下。谁知已是天人永隔,令人实在难以接受。

我把季老师去世的消息发到了我们大学班的微信群。大家都深感震惊。几个来过休斯敦的同学在群里追忆了和季老师聚会的场景。还有个同学贴出了当年季老师讲课时他偷偷画的素描。说这些年一直希望能有机会把它送给季老师。

以前常和老杨开玩笑,说他这辈子一直在追随季老师。季老师到武汉上大学,为了和季老师在一起,老杨从江苏考到武汉。当老杨考上大学后,季老师考上了研究生;当老杨考上了研究生,季老师出国了;当老杨在美国硕士毕业时,季老师博士毕业了。我们说老杨这辈子追得很辛苦。然而,当老杨先行离去后,季老师追随老杨而去。这一对从动荡年代和知青岁月里走过来的恩爱夫妻,谁也离不开谁。

好友和同事 梁敢

我是与家凰大姐相识32年的好友和同事,与大家一起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悼念我们敬重的,突然离我们而去的季家凰教授。

6月17日家凰从亚特兰大打电话给我,让我到她家把车开去做了年度车检,为回休斯敦与大家相聚做准备。万万没想到8月11日接到她儿子杨俊打来的电话,告知家凰不幸病逝的噩耗,令我们如五雷轰顶,悲痛欲绝,从此天人永隔。

家凰和我第一次相识在1990年,那一年我和家凰同时被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录用。那时学校就只有家凰和我两个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教授。当时家凰和我分别是计算机系和物理系主管研究生事务的研究生导师。多年来,我常常会向她请教科研中要用到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讨论研究生管理的问题和学校的其它事务,受益良多。我所遇到的所有华裔学生谈到她时,都对她关心爱护学生赞不绝口。

家凰大姐还是引导我参与休斯敦华人社团活动的引路人。从1995年开始她先后介绍我加入了专协,知青团体和休斯敦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会。与她一起在社团工作,使我从她身上学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社团组织管理的宝贵经验,为我以后多年在公益组织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无价的帮助。

我们两家是三十多年的好朋友。相距不到十英里的我们两家都有对方家的房屋钥匙。家凰是我们家房屋的安全警报系统指定的联系人。我和家人也会在他们离家的时候,到她家去照顾可爱的猫咪和给后院的菜地浇水,也不时享用她家种出来的各种蔬菜。我们两家约定,有一家要来去机场,另一家就负责开车接送,常年如此。有一年我因车祸受伤,几个月无法开车,是家凰经常到我家接送我到五十英里外的学校去。

家凰大姐是一位平凡又传奇的女子,她的正直人品,丰富学识,无私奉献,谦虚真诚,热情助人,都是无法超越的楷模。能结识家凰家骅夫妻并成为多年的好友,是我一生的荣幸和骄傲。她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她是走向了天国,安息主怀。对她美好的记忆将伴随我们的一生,鞭策我们走好人生的旅程。家凰,我们永远怀念你!

挚友 彭静

二十年前,我先生的同学胡少华介绍我们结识季家凰校友。在家凰的领导下,我们一起筹备成立了华中科技大学休斯敦校友会。家凰又将我们几个带到专协,让我们认识了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给了我们人生的一大财富。

家凰夫妇在休斯敦华人社区几乎是无人不知。记得老杨去世时,我对一位86岁的老师说“我有朋友刚过世,好难过”。阿姨说,你是说杨家骅吧。我听说了,他人非常好!

他们总是关心帮助别人,从周围认识的朋友到因天灾人祸陷入困境的素不相识的人。他们不仅自己慷慨解囊,还组织大家捐款。他们十分关心华人的下一代。谁家孩子有问题需要帮助,谁家孩子得奖、升学、找到工作,他们都如数家珍。他们有一种神奇的凝聚力,总是将各种不同的人聚在一起让大家感到快乐。有一次我在一个购物群问是否有新鲜板栗团购。几分钟后家凰姐就私信我两个购买新鲜板栗的网站。每次遇到老杨,他都会像兄长一样和我们聊家常。说得最多的是他们儿子,杨俊一家如何如何,总是满脸的慈爱、欣慰和骄傲。每次和他聊天都让我感到亲切和温暖。

家凰夫妇的突然离世让大家惊愕、惋惜和痛心。儿子失去了最慈爱的双亲;朋友失去了最信任的挚友;社区失去了可信靠的领袖。

这个不幸的消息成了许多家庭的当日话题;成了微信里几周不断的有关他们的对话和回忆;激发了不少纪念他们小诗、短文、书法、故事;许多人重读家凰的书籍《你好,休斯敦》

家凰夫妇是两颗耀眼的明星,所有聚会的照片上他们都在服务大众,他们是有凝聚力的领导者。他们从不当众秀恩爱,但他们彼此信任忠诚。老杨去世不久,家凰追随而去,谱写了童话般的爱情故事。

我们纪念家凰夫妇真实真诚的优秀品质和让人信服追随的领导气质;纪念他们不图回报的慷慨付出;纪念他们朴实无华、低调的处事为人;纪念他们时时处处与人为善的包容坦诚和耿直。

十分欣慰,家凰夫妇在天国安息主怀,从此永远幸福地在一起。

江苏老乡 张邗

我和季家凰、杨家骅是20多年的好朋友,我们都来自江苏扬州。我第一次见到他们夫妻俩是在我女儿小提琴老师季家锦的教室门口, 他们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和蔼可亲,几句家乡话立刻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我们通过各种侨界活动经常见面,从相识相知到成为好朋友,他们是我的好大哥,好大姐。在我眼里他们一直精力充沛,身体也很好。 没想到不到4个月他们相继离开,让我们倍感悲痛,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们的音容笑貌总浮现在我眼前,家骅去世后的一个晚上我还梦见他,好像是我们江苏总会的活动,他在向我推销抽奖卷,“张邗多买点, 今天有许多大奖”。醒来后心里一阵难受。

家骅和家凰在侨界享有极高的美誉。他们是少有的热心人士,他们不追名不逐利积极参加侨界的各项活动,无私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夫妻俩是咱们休斯敦侨界的一股清流。

我们江苏总会刚成立时,每次办活动都是我们自己做菜。他们主持活动,做菜,分饭,清洁,事无巨细,既是指挥员,也是运动员,每次活动完他们都累的精疲力尽,但从不抱怨。我们江苏总会的龙虾节,每次他们都是早早到达活动现场,他们的车上装着满满的活动器材,炉子,锅碗瓢盆,食物等,一下车就干活是休斯敦侨界的一对干将。我烧的小龙虾得到大家的好评,是季老师手把手传授给我烹饪方法。 季老师若没传授给其他人,我就是掌握季氏独家小龙虾烹饪秘籍的唯一继承人了。

家凰和家骅对人非常热心,我父母来休斯敦,他们邀请我们全家去他家聚会,满桌的家乡菜让我们回味了好长时间。他们的为人深得我父母的赞赏。每当人们问起他们, 我都骄傲地介绍家凰和家骅是我的扬州老乡,是我最好地朋友。家骅突然离世时我出差没能参加追掉会,本想等家凰平静一段时间后,找机会去亚特兰大看她,没想到一转眼天人永隔,再也看不到我们可敬可佩的杨大哥,季大姐了!

愿家凰和家骅一路走好!来世我们再做朋友!

华夏时报 于建一

八月是休斯敦的酷暑,季家凰离世的消息如一声闷雷在侨学界炸响。侨社震惊,亲友同悲。闷热数日的天倾下了暴雨。

休斯敦各界举办庆祝两千年综合晚会时季家凰是主要负责人,那年她任旅美专家协会会长,我是侨报驻休斯敦特邀记者。姚明来休斯敦火箭队时,侨社成立了姚明俱乐部,季家凰和杨家骅夫妇都是主力。俩人是中学校友、大学校友、研究生校友、来美国后又是休大的校友。几十年来两人相知相惜,形影相随。

2021年12月报道休斯敦国际乒乓赛时,遇到杨家骅、季家凰夫妇。家凰递过手机让陆钢给她们拍照,万国旗下的乒乓台前两人笑得悠闲自然。没想到这竟是给他们拍摄的最后一张合影。转到小赛场看中国代表队比赛时,家凰拉着我的胳膊轻声说:“说真心话,两人谁先走谁幸运。”她的眼睛在镜片后没有聚焦地看着前面。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十步之外的家骅弓着背靠着上坡的扶手,笑着挥手示意我们先走。

3月29日家骅在家中意外病逝。次日,家凰来电话“杨家骅走了”声音和缓平静。两天前还和家骅兄通了电话,刚要问他去哪啦?瞬时,一股寒气从背后袭来。料理完后事,家凰去亚特兰大与儿子一家生活。 自2017年家凰和家骅就参加了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休斯敦赛区的组委会,其中还有几位在任和卸任的专协会长及其他社团的会长,这些侨领的参与保证了休斯敦赛区选拔赛的质量。月前曾想通知家凰休斯敦赛区选拔赛又开始了,也曾想告诉她今年的选拔赛已结束了。几次拿起手机又放下。不忍打扰她,更怕触动她无法愈合的伤痛。

2011年我回国参加全球华文媒体论坛,在北京妇联向荣誉主席彭佩云汇报了美南地区妇女的工作和生活。随后在华盛顿拜见了华裔侨领陈香梅女士。筹备美南华人妇女协会家凰是人选之一,休斯敦侨界精英汇集,若想拉起一杆大旗需要学识、素养、影响力和奉献精神。主流妇女组织主动联系,大量的工作让几位在各机构任要职的女杰犹豫,无人挂帅也就不了了之。

家凰和家骅先后离世是侨社的损失。家凰从确诊到离世不足一个月,她含笑而去,脱离了病痛,在天国与家骅团聚了。

斯人已逝,美德长存。

季家凰教授的儿子 杨俊

今年4月3日,我在父亲的追思礼拜上致辞。万万没有想到,仅仅四个月后的今天,我又会站在这儿,为母亲献上悼词。

失去至亲,尤其是母亲,是人生最大的伤痛之一。但一路上亲朋好友的帮助,有叔叔阿姨们的关爱,我和我的家人都非常感恩。

我特别要感谢今天追思会的组织者,感谢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会,中国旅美专家协会、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知青联谊会,江苏同乡会、华夏学人协会,中国人活动中心,全美华人协会,华夏中文学校等30多个社团组织这场追思会;感谢凯蒂中国教会的支持;感谢美南新闻、华夏时报,世界日报等媒体对追思会的宣传和报道。同时也感谢父母的众多生前好友,对追思会提供的大力帮助,我代表我的家人在此表示 最诚挚的谢意!

我感谢神给了我一个最棒的母亲,母亲的方方面面也深深的影响了我。如果没有母亲的言传身教,我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我。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母亲不是虎妈,却超级会鼓励人。她非常尊重我的意见,经常认可我的独立思考。她也从来不像其他父母一样把我和别的孩子比较。母亲帮助我相信,只要全身心投入一切皆有可能。

我9岁来美国时什么单词都不会。母亲说只要每天背四个单词,一年后就没问题了。我读初中和高中都面临不同的挑战,母亲总让我相信,凡事都是可以学习的。若干年后,我因为公司大老板的推荐读了本纽约时报畅销书Mindset, 主要讲Growth Mindset或成长型思维。读完发现,母亲早在30年前已经教会我书中所有的精华。

因为母亲的影响,我在公司中不管做到什么职位都愿意学习新鲜事物,并经常以母亲的例子勉励自己和同事。母亲在 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经常愿意选教新课,给自己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她65岁时开始教Python计算机语言,但她不懂 Python,每周一周三自学内容,周二周四教课。近两年,她还开始学古琴,加入了北美广陵琴学社。6月18日她在网上分享了新学会的作品。这是她最后一次参加活动。

母亲热爱中国和中国文化,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服务华人社区。在香港回归和千禧年等重要的时刻,我总是可以看到母亲在热情的组织社团活动。母亲很注重培养我对中国文化的爱好。初中时我开始喜欢看武侠小说。她就从国内买了整套金庸和古龙背回来给我看,增强了我对中国文化和对中文的喜爱。母亲和父亲也经常鼓励我参加华人社团活动。高中期间我就在华夏中文学校帮忙做义工。因为父母的影响,我也因自己是华人而自豪。

申请莱斯大学时我的Personal Statement作文是“我为什么觉得自己是个American Chinese,而不是一个Chinese American”。这篇作文打动了招生委员会,导致我有幸考进莱斯大学。毕业后应母亲的邀请我也加入了中国旅美专家协会,也随着父母参加了无数个华人活动。读MBA后,我又在中国发展了十年。作为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孩子,我因父母的缘故,至今怀着一颗中国心。

小时候,母亲常在吃晚饭的时候和我聊天,给我讲很多她的经历:老家宝应的事,知青插队的事,出国早期遇到的困难,社团中发生的事情。我经常和母亲一起讨论,一直以为这只是饭桌上的闲谈。直到母亲这次住院之后,我重读她的书《你好,休斯敦》时才发现,原来母亲是潜移默化的教导我文化的传承,人际交往的方法,不怕艰难的精神等等。这也帮助我重新审视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

母亲在道德上是我的好模范。她常常教导我:吃亏是福。她对人诚恳,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母亲非常自律,对待他人却很宽容。她能看到每个人的优点,并欣赏跟她性格不同的人,这个特征也深深的影响了我,对我在教会中的服事和在公司中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十年前父亲做银首饰生意。一年就靠几个节日赚点钱。那天好像是感恩节或圣诞节,我和母亲也去帮忙售货。最后父亲把那几天赚的5000块钱现金放在一个皮箱子里。关了店,走到车子旁时父亲突然说,“哎呀,皮箱呢?” 赶快回去找,根本找不到了。母亲没有任何埋怨,只说了句“算了,算了”。

3月29日我父亲突然中风去世了。母亲无法接受。父亲的去世和追思礼拜却让母亲开始思考“人死后将又何去何从呢”。她从四月起开始和我一起去亚特兰大华人教会西北堂,参加了三个月的慕道班,在其中不断的探索真理。

上个月母亲知道自己是肺癌晚期。7 月30日就在母亲开始临终关怀的第二天,她接受了基督为她的救主。母亲后来清醒的时刻不多,但神奇迹般的帮助母亲在8月3日有足够的意识接受洗礼。母亲8月11日早上离世时脸上带着微笑,仿佛在告诉我们:放心,她将要去一个更好的地方。

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姐姐,奶奶,朋友,社团前辈,和主内的姊妹,我们深感悲痛。

中国驻休斯敦前总领事 李强民

美南江苏总会/徐律师:您好!惊悉季家凰老师辞世的噩耗,十分悲痛!请向季老师的家人转达我的沉痛哀悼和亲切慰问!季老师热爱祖国,坚定支持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积极促进中美之间的科技和人文交流,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她热心公益,助人为乐,多次担任专协,知青联谊会,华工校友会等机构的负责人,为华人社区的团结协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辞世是华人的一大损失。希望大家化悲痛为力量,精诚团结,相互帮助,保持身心健康,为促进中美关系的平稳健康发展作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会 张毅

我和朝慧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带着数百名华科大校友们的心愿和委托来到亚特兰大向我们敬爱的创会长季家凰作最后的道别。

四个月前在家骅追悼会那次拥抱竟成了与家凰的永别!突来的噩耗击垮了我们的感情承受力。

我与季家凰是在2003年5月初休斯顿华工校友会筹备与成立活动中认识的。家凰端庄秀丽热忱,是考虑问题全面细致的职业女性。杨家骅是帅气直率健谈,做事快捷踏实的实干家。她们夫妇是多年活跃在休斯敦学界侨界的知名人士,是旅美专家协会,知青联谊会等社团的领军人物。夫妻俩平易近人非常容易相处。由于家凰的热情推荐我们又加入旅美专家协会。我们两家也很快成为了好朋友。

2004年我担任专协理事兼计算机学会会长,任计算机教授的家凰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她出谋划策带头承担计算机编程及应用方面的专题讲座。每次活动她都提前到场帮助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活动结束后又留下来打扫卫生。我的大儿子到现在还记得家凰与家骅主讲的《如何观看棒球比赛》的讲座。

2005年9月下旬休斯敦遭遇特大卡特里娜飓风。我们在市政府关于强行撤离的通知下显得十分慌乱。听新闻说休斯敦北部地区会比较安全,我们就联系了家凰家骅,他们热情说你们来吧没问题。由于公路睹塞,需要1个小时的车程花了10个多小时。抵达后我们才知道,他们家这次接纳了亲属和朋友十多人,将惊恐落魄的逃难变成欢乐祥和的周末朋友大聚会。

2007年家凰参与NBA姚明的广告赞助商活动。得知姚明来拍片,家凰通知我说,你小儿子William酷爱蓝球,你们把他带来见姚明吧。8岁儿子举着自制的“姚明我爱你!”的欢迎牌,终于在晚上11点见到姚明,并在他专车里交谈合影。William收获了他人生第一个最美好的经历。之后我们及其他朋友们常一起去丰田体育馆看NBA球赛,欣赏姚明的球艺。William从初中到大学及研究生院都是校队主力队员。

2009年9月我母亲突发严重脑溢血,经手术抢救挽救了生命但失去了行走能力。家凰家骅给了我许多安慰和帮助。当我为母亲找康复治疗方案着急时,家凰在国内找到一个患有中风但顺利康复老同学,并提供了她的电话电邮联系方式。这位同学提供的信息对我母亲的治疗和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2017年11月我们和家凰家骅及家锦桂兰三家一起去了大峡谷国家公园旅游。大家租了一个宽敞舒适的B&B度假屋,在一起自驾游览观景,开心愉快地度过了感恩节,留下许多美好回忆。

2020年开始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给世界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美国一度是重灾区,死亡人数达100万人以上。一次朝慧诊所洗手消毒液用完了,家凰和老杨得知后开车专程送来自家购买的几大瓶消毒液。她们热忱及时帮助至今感动温暖着我们的心。

认识并成为家凰家骅的好朋友是我和朝慧一生的荣幸和骄傲。家凰家骅是社团的组织策划领军人物,更是身体力行无私奉献的榜样。他们留给我们美好的回忆和怀念。他们是一对难以超越的传奇夫妻,他们不计名利为他人服务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中国旅美专家协会 李民

家凰,你还好吗?

休斯顿专协的朋友们,你和家骅的异姓兄弟姐妹们看你来了!我们来和你道别,我们来见你最后一面,我们来送你最后一程。你就这样走了,没有留下只字片语,却留给我们无尽的回忆和不舍!

你倾注三十年心血的旅美学者大家庭,大家思念你,想念你。

三十年多少个日日夜夜,你为专协无私奉献,三十年多少个大事小事,你为专协尽心尽力。我们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一起应对困难,一起分享喜悦。

你是我们的秘书长,你对每件事都是那么认真执着,每件事都要做到极致;你是我们的会长,你对人人都是如此真诚宽容,把我们专协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你是我们的顾问,你对“新人”不遗余力耐心引导,使得我们专协精神传承至今。你是我们的终身会员,每个活动,每个事件,处处都有你的烙印和足迹。

你是我们的姐妹,更是我们的亲人!当年休斯顿遭遇Katrina,你的家成了我家的避难处。以后再有飓风,我不知道再去哪避难…

我们曾经谈论过很多以后,许诺过很多再见,可惜以后再没有以后,再见再也见不到了…

以后的工作,再也得不到你的真知灼见和细心指导;以后的活动,再也见不到你灿烂的笑容和忙碌的身影;以后的聚歺,再也吃不到你做的烤肉和扬州狮子头......

你匆匆地走了,四个月前的相拥和道别,竟成了永别。你匆匆地走了,几十年的往事和岁月,都成了永远......家凰,一路走好!

知青联谊会 何凡

我和刘霆代表休斯顿知青联谊会全体成员送家凰姐最后一程,并敬上我们最深切的悼念。

1998年纪念知青上山下乡30周年的联欢大会上,家凰和知青姐妹们在华埠礼堂的舞台上跳起欢快的“丰收舞”,这是我们多数人第一次见到她,认识她。从那以后家凰和家骅就是知青联谊会的领头人和主心骨。二十多年了,交朋友、找乐子、做好事,知青的重要活动中哪里最辛苦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写历史是知青联谊会的活动之一。联谊会出过两本书:中文的“三色土”和英文的“Zhiqing, Stories from China’s Special Generation”,家凰是中文书的撰稿人,更是英文书的编委会成员。她自己的纪实文学《你好,休斯顿》一书生动感人,让不少移民美国的华人家庭受到启发和教育。

家凰不但为知青付出很多,也为其他华人社团和整个华人社区付出很多。最难忘的是千禧年跨世纪的系列庆典活动,家凰作为筹委会主席,凝聚起成百上千的华人,共同谱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华丽篇章。千禧年活动让休斯敦华人社会认识了知青, 也看到了运筹帷幄果敢决断的家凰。

随着岁月流逝知青慢慢老了,以往的群体活动渐渐被各种小组活动所取代。家凰的身影活跃在排舞、跑步、写作、美食和每月一聚的退休群等各类活动组里。

正当知青联谊会的朋友们开始安度晚年之际,家凰和家骅却相继离去,只间隔了四个月!噩耗震惊了我们,知青各个活动群的微信里,充满了悲伤和哀痛,大家情不自禁地回忆着和家凰一起的点点滴滴,难舍之情,无以言表。

家凰姐,一路走好!休斯敦的知青朋友们来送你了,愿你和家骅相聚天国,安息主怀!你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话题中,生活中, 思念中,永在我们的心中!

宝应老乡 胡寿祥

11号晚上杨俊发短信给我,说第二天上午有事要跟我说。通话后得知季老师不幸去世的噩耗。季老师和杨老师是我一生中恩重如山的良师挚友。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相继突然离去,我和我的家人极为悲痛。

噩耗传到老家立刻沉浸在一片震惊和哀悼中。从小到大到老,她都是老家共认的品学兼优、奋发有为、热情善良的楷模。她的杰出才华和非凡成就使她成为家乡众多仰慕者心中的偶像。我是仰慕者中最幸运的一位,有幸成了她和杨老师的校友。从本科到研究生,从学习到生活都得到她和杨老师的热心地引导、鼓励和关照。

家乡以她为骄傲,她也一直深爱着家乡。即便她在美国,家乡的许多群体仍视她为凝聚大家在一起的领路人。当家乡遇有灾难,她会积极参与和组织募捐活动。家乡老同学经济有困难,她会慷慨相助。家乡有人到访,她和杨老师热情接待,经常是全程陪伴;有时忙起来她和杨老师一个陪同到西海岸,返回休斯敦后另一个又接着陪同去东海岸。

有次我们谈起来美国多年后的感受时,季老师跟我分享了她在美国的一分意外收获。她说杨俊曾经很认真地感谢她把他带到美国来,使他有机会找到精神上的救主,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杨俊非常优秀,又特别阳光,如今已成长为有担当的时代精英。季老师临终时也选择受冼加入基督教,我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季老师出于对儿子及其家人们的深沉的爱和赞赏。

借此恳望杨俊及其家人们能节哀顺变,多多保重!

休大挚友 刘轶伟

家凰大姐和我是休斯敦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同学,相识于1985年12月,不久也认识了老扬和他们的儿子杨俊。毕业后我们都在休斯敦就业定居,两家经常来往。我儿子长大一些,杨俊带他玩。杨俊后来上进成功,我儿子以大哥哥为榜样也挺出息。

大姐人生成绩很多,我认为她最在意的是做贤妻良母、尤其当好妈妈。杨俊生在武汉,夏天像火炉。别的孩子都长痱子,杨俊没长。大姐不睡觉给儿子扇扇子。秋天开学时大姐瘦的不成样子,让系里老师担心她身体。大姐为人谦虚、极少炫耀,唯独炫耀这件事。只要聊到孩子就情不自禁地重复这个故事,我至少听过五遍。这是大姐最自豪的成绩。

杨俊大学毕业后有很好的工作、干得愉快、没打算马上去读研究生。大姐却不放心,由暗示开始,发展到提醒、建议、要求、强烈要求儿子去读研究生。最强烈的时候,尽全身之力高声宣布:我就给杨俊脸色看,我就给他压力,我就让他不舒服,我看他拿我怎么样。三十多年只有那次我看到大姐情绪失控、几乎落泪。杨俊只好屈服,去Wharton读顶级MBA,不但事业腾飞还遇到完美人生伴侣。

大姐和老扬是典型的中国文人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天生乐观,待人诚实善良豁达慷慨。他们比我大十四五岁。相处近四十年我已经把他们当成姐姐哥哥。四个月前老扬突然离去,我悲痛凄凉,觉得灵魂跟老杨走了很多天才飘荡回来。

现在大姐匆匆追老扬去,我彻底晕了,实在想不通、没法接受。

教会姊妹 徐姊妹

今年四月下旬的一个主日,杨俊弟兄陪同他的母亲季老师来到福音班。那时杨俊的父亲刚刚过世,季老师看起来非常悲伤,说话很少。福音班的弟兄姊妹关心她,却不知道怎样安慰她。我们相信神的爱能安慰她的心,神也赐下永生的盼望。但是如何把这大好的福音传给她呢? 弟兄姊妹们在一起学习神的话语,分享自己的见证感想。季老师说:世界上有很多宗教,教人为善。怎么知道你们信的这位神是唯一的真神呢?我们真是感到凭着我们的能力,凭着人的语言给她传福音相当困难。只能为她祷告,求圣灵的大能开启她的心。后来她去了芝加哥,尽管福音班在她走后的那一课“耶稣是独一无二的真神”回答了她的问题,但我们没有机会向她传福音了。我们心里有些遗憾。

7月31日在教会见到倪娜姊妹,她告诉我季老师于7月30日接受了耶稣基督为她的救主。多么奇妙!何等奇异不可抗拒的恩典。基督的爱是多么长阔高深,他的爱是超过人所能理解的。

8月1日我和德卫弟兄、欣生弟兄一起去医院看望季老师。她虽然不能说话,从她的表情和流出的眼泪,我们了解她的感动。在基督里我们成为了弟兄姊妹!

杨俊弟兄和倪娜姊妹多年的祷告,以及弟兄姊妹们的祷告蒙神垂听,季老师在8月3日受洗归主。我们的神充满慈爱怜悯,祂是信实听祷告的神,又真又活的独一真神。神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

约翰福音3:16说:“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季老师,您用信心回应了耶稣基督的呼召,您肉身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您得到了神赐予的永远的,不会衰残的生命。相信您现在在天家与主同在,好得无比。

华夏时报2022-09-15(责任编辑 聿惟)

本主题前一文章

休斯顿地区隆重集会举办季家凰博士追思会 --- houston 2022/09/02 11:17 (4454 bytes) 【图】

加跟贴 发新贴校友论坛索引首页〗 〖休斯顿

Powered by AFpost Sat Sep 24 11:19:23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