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网站)华中科大: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发挥科技创新作用
huster 发表于 2009/04/27 23:48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论坛 (www.hust.org)
华中科大: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发挥科技创新作用
www.jyb.cn 2009年04月27日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 来源:教育部网站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贡献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使命。华中科技大学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和“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办学方略;致力于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链,建立可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探索科技管理改革与创新,通过管理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积极开展科技前沿探索,全面服务于国家目标与区域经济建设。学校始终将科技与经济结合作为贯穿科技创新的主线,努力发挥在区域创新、企业科技进步以及高技术产业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现将我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情况与科技管理改革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构建科技创新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的创新能力建设是围绕学校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目标,围绕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国防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链体系,立足高层次、高起点来规划和建设的。学校已经建成的创新链体系是以国家级基地为核心,以部省级基地为骨干,以学校相关学科研究平台为基础构成的。
近年来,学校坚持从国家战略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出发,以建设国家创新平台为突破,逐步构建了三个层次的创新链体系。在基础研究层,已建有1个光电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1个国家野外科技观测站、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含1个国防重点实验室)和35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含3个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在应用研究层,已建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8个部省工程技术中心;在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层,已建有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863”产业化基地)、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和4个学校驻外研究院等。
光电国家实验室是围绕服务“武汉.中国光谷”,支撑光电子产业发展的背景建设起来的。由我校牵头联合武汉邮科院、中船717所、中科院武汉物理所等单位共同组建。从2003年开始筹建以来,在国家、省市支持下,光电国家实验室已完成4.5万平方米实验室大楼和主要研究设施建设。光电国家实验室围绕信息光电子、能量光电子、生物光电子和国防光电子等四大研究领域开展创新研究,逐步在若干学术领域进入国际先进直至领先地位,正成为国家光电子领域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和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的重要技术创新源头。
强磁场实验装置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的十二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其中脉冲强磁场装置由我校承建,它是高校承建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投资1.33亿元。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于2007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学校于2008年4月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脉冲强磁场研究大楼、各种脉冲磁体、脉冲电源和科学实验测试系统。建成后的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将为现代前沿科学研究提供必需的脉冲强磁场极端实验环境和测试手段,为凝聚态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材料科学、化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条件与研究途径,有利于促进冶金、高温超导、特殊材料、生物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建成后的脉冲强磁场装置将与美国、法国、德国脉冲强磁场实验室并列成为世界四大脉冲强磁场科学研究中心之一。
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依托已经建成的大学科技创新链体系,通过发挥其持续的科技创新作用,逐步形成在先进制造、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能源与环境等领域较强的可持续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形成了某些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突破,形成对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技术辐射源,带动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随着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学校整体科技实力也逐步增强。2004-2008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1万项,累计科研经费逾34亿元;学校累计主持973项目10项。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授权专利827项。2008年,我校到账科研经费达9.3亿元,获授权专利237项,被三大检索系统(SCI、EI、ISTP)收录论文3734篇。我校长期潜心于引力理论研究,对万有引力常数G的测量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煤的洁净燃烧、CO2减排及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创新成果;参与开发的“中国数字人男1号”,被评为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开发成功“人工牛黄”,获国家一类新药;在引进国外“头部伽玛刀”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自主研制“全身伽玛刀”,已应用到全国60多家医院等。
二、依托大学科技优势,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始终把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作是一种社会责任,始终将“服务乃宗旨,奉献即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理念。
我校地处湖北武汉。多年来,湖北省和武汉市对我校的发展给予了巨大的支持,而我校也一直把发挥学校的科技优势,努力为湖北省和武汉市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好服务视为自己的责任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我校努力在湖北区域创新体系、特别是武汉8+1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关键甚至引领作用。
学校将建好光电国家实验室和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参与“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的着力点。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光电国家实验室正在成为“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的重要技术源,尤其在激光领域的源头辐射作用取得显著成效,以各种方式衍生发展了华工激光、楚天激光、团结激光和数十家中小激光企业,形成了“华中激光产业”的集群效应,使光谷成为国内领先的激光产业基地。学校大学科技园已有华工科技、天喻信息、华工电气等学校科技企业入驻,成为光谷区域创新的一大亮点。
2007年,武汉市获批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市政府计划将其打造成与光电子产业齐名的又一个千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为了服务于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华中科技大学积极整合药物新靶点研究、化学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合成研究、现代中药的提取与分离研究、纳米制剂与现代释药研究、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评价研究等创新药物研究力量,努力完善新药研究创新链体系,正在联合武汉大学等相关单位组建武汉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目前,我校申报的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项目获准立项并获得国家专项经费资助。我校与武汉大学联合申报的“创新药物”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综合性大平台项目也取得新的进展。
我校积极参与全国各地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制定了“两湖两广,江河海港云贵”与“东进”与“南下”社会服务发展战略。先后已与全国30多个省市(含地级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有关大型企业共同组建了100余个技术(工程)中心或联合实验室。并重点瞄准沿海经济发达区域,加强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目前已经建立深圳、东莞、佛山、温州四个驻外研究院,其中,东莞市政府投入1.2亿与我校共建东莞先进制造研究院。这些研究院已成为我校进入地方区域创新的重要科技平台。我校还积极参与广东地区省部产学研合作计划和广东产学研联盟建设计划。其中由我校牵头实施的“数字化制造装备产业共性技术研究”获得广东省政府资助,经费2000万。
三、坚持产学研结合,支撑企业科技进步
产学研结合是支撑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必然途径。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办学理念,重视主动为企业科技进步提供服务。近年了,我校积极实施大企业合作战略,充分发挥我校在先进制造、光电子、材料、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科研优势,与国内支柱和主导产业相对结,提升企业竞争力。学校已与武钢集团、三一集团、华为集团、格力电器、神龙公司、中烟集团、丝宝集团等100多家国内大中型企业开展合作,“十五”以来,共承担企业委托项目5000余项,科研经费约20亿元。
学校积极探索与大型企业(集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取得初步成效。2008年,学校与武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联合组建华中科技大学-WISCO联合实验室。同年,学校与翰名教育科学基金会签订合作协议,由基金会出资扶持学校创新研究院建设,推进新能源与环境、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装备等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学校与丝宝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由丝宝集团出资扶持学校启明学院建设,推动学校本科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创新研究工作。
近年来,我校开发的数字化设计软件已向江铃汽车、江钻股份、东风汽车等6000多家制造企业提供了10万多套,带动了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提升。这些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科研成果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学校与武汉重型机床厂共同开发的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可加工螺旋桨复杂零件,打破国外同类产品的垄断。学校与武汉神龙汽车合作研究“降低R33车内行驶噪声”等,用于爱丽舍汽车更新换代新车型中,使企业成本增加很少,但性能有较大提高。学校与武汉烟草(集团)共建“烟草化学研究室”,共同研发国内首创的“新的烟用香料”,填补了国内空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立足自主创新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产业
华中科技大学一直将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使命。学校科技创新战略,很重要的方面体现在立足自主创新,推进高技术产业化。我校探索并建立了“四级跳”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第一级跳——在校内构建创新思想及科技成果的研发平台,孕育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种子”;第二级跳——在学校周边建设孵化基地,为创业企业提供条件;第三级跳——用成果支持规模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第四级跳——实现学校企业资本的战略性退出,用于支持新一轮的成果孵化与转化。我校大学科技园获批成为国家“863”产业化基地,学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经过努力,我校已创办华中数控、华工激光、开目软件、达梦数据库等一批高技术企业。2008年学校科技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税后利润约1亿元;资产总额42亿元,净资产17亿元,学校权益资产7.5亿元。“十五”期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润3.7亿元,拥有净资产12.9亿元。
华中数控是我校立足自主创新、发展科技产业的一个范例,走的是一条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通过以通用工业微机为硬件平台加软件的技术创新,实现我国数控系统的技术突围。在中、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研制成功五座标数控加工中心,打破了国外封锁。同时,已经与武重、大连机床、北一机等50多家主机厂实现了批量配套,直接与跨国数控公司进行竞争抗衡。(华中科技大学)
〖校友论坛索引首页〗